据悉,为了打造“体验”,乌镇经历了三个阶段:观光小镇——度假小镇——文化小镇。这三个阶段的共同目标均是从壳上、内容上、内涵上,做出一个不一样的乌镇,力求让乌镇成为行业模仿的目标。
据乌镇运营方给出的2016年收益报告显示,2016年,乌镇的游客是930万人,收入14.6亿,在中国古镇中,经济效益位于第一位。
因为它有差异性。对此,我们就从乌镇经历的三个阶段来分析。
观光小镇:做减法,打造差异化古镇
乌镇有四条大街,东南西北四向。开发乌镇保护工程时首先选在有茅盾故居的东栅东大街。但纵观中国当时有名的古镇建设特色,借助名人故居的方式早已普遍,难以形成突出的特色。故乌镇做了两点突破:
1. 当时,中国所有古镇都经历过二次开发,并未一次性就明确完整的产品形态,更没有方便的停车场。所以,乌镇东栅建设的首要关键就是建立停车场。
2. 当时,中国所有古镇都采用点经营方式,套路化非常明显。为此,乌镇从整体风貌出发,决定采用做一片的方式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所有和老区不协调的建筑,七八十年代的宿舍楼、百货大楼乃至新建的房子全部都被强制拆除,以至于有一段时间,老百姓甚至用泼粪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房子拆除后,开始将所有的管线都埋在地下,并给老百姓装马桶,防止他们往河里倾倒污物。而这种减法,让乌镇讨了一个巧:大家都觉得乌镇像一个古镇,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小镇,这是其他古镇没有的。
因此,如果用4个字来形容古镇的完整,那就是“拆出来的。”
度假小镇:做加法,打造独特用户体验
既然乌镇东栅采用做减法的方式获得了成功,那乌镇西栅的建设是不是可以同样的减法?但事实上,乌镇西栅做的却是加法。
相比东栅的资源差异性优势,西栅有的是产品差异性。所以在乌镇开发规划时,决定将东栅定义为白天游,西栅定义为晚上游,即是度假旅游。
在90年代,中国古镇乃至整个旅游业都往观光旅游方向走,根本没有人关注度假旅游。所以在江南水乡搞度假旅游一度被大家嘲笑。但乌镇今日的成功,证明度假旅游的idea是正确的。
为了实现度假旅游模式,乌镇做了四项变革:
1. 基础设施变革。某种形态上,游客对古镇的爱,是“伪爱”,是想从高楼大厦逃离过小桥流水的一种渴望。所以,他们需要陌生又熟悉的环境。
基于此,乌镇在不破坏原汁原味景观的同时安装了现代化小区有的东西,比如免费WiFi、管道煤气、直饮用水,真正让游客愿意心甘情愿地住下来。
2. 景区酒店变革。相比西塘和周庄等古镇的收门票商业模式,乌镇的另一新起点便是把“住”当作是商业模式。
故到今天为止,乌镇景区内的住宿一律不对外合作,统统自己经营,包括民宿和景区内的酒店,都是统一装修,自己设计。
而且,酒店不做标配,不参加评星。每个酒店的房间都是3米宽,卫生间非常宽敞,让客户一住进去就觉得很舒服。在酒店用品方面,虽然同样用的是一次性用品,但质量却提升了好几个等级。同时,乌镇酒店还提供蓝印花布做的、让游客觉得有意思的针线包。
所以,乌镇酒店入住率是同类房价中最高的,效益也是最好的。
3. 景区民宿变革。乌镇民宿比其他中国古镇民宿最可爱的是:不是每件事都讲钱。比如冬天,民宿房东会给客人送一杯热饮,夏天,会给进来参观的人端一份冰饮或绿豆汤。虽然只是小小的细节,却能大大地温暖了游客的心,增强了游客的感受体验。
景区民宿内部环境也与酒店一样,服从统一标准管理。比如番茄炒蛋,不能低于4个鸡蛋。一份土鸡煲,这个土鸡至少要有多少分量,卖多少价钱,都是有规定的。如果你在乌镇看到土鸡煲的土鸡变成半只鸟的大小,你可以投诉。
尽管景区民宿在某些地方吃了亏,但乌镇民宿的基本经营户,每年的收入依然能达到20-30万左右。
文化小镇:有文化的古镇才能成为大IP
乌镇的“小桥流水人家”是很多古镇共性的特色,所以其度假旅游模式很容易就被复制。为了防止乌镇的衰落,乌镇开始做文化小镇。因为文化是放大景区IP的最好手段。
而乌镇打造文化小镇的切入点就是 乌镇戏剧节。
在2008年,全国最具活力的消费者是80年以后的年轻人,而这些消费者最看重的是和生活一样但又高于生活的东西:文化。再细化点,就是:戏剧。
实践证明,乌镇戏剧节真正开创了中国小镇的艺术天地。
乌镇戏剧节有日场、午夜场、邀请剧目,还有大师演讲、对话论坛以及1900场嘉年华。戏剧节期间,你会碰到演员林青霞、演员胡歌、著名画家陈丹青出没在乌镇的街头巷尾。
这也是说,游客白天看戏,晚上在酒吧观赏,街头巷尾都是戏。在那一天,戏和生活是分不开的,连卖爆米花的都会被误认为是戏。
直至今日,仍然只有乌镇举办戏剧节。不少老外更是通过乌镇戏剧节才知道了乌镇。这种效益是文化的效益。乌镇至今为止,每年的游客增长率依然保持着两位数,靠的是什么?不就是戏剧节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。
除了乌镇戏剧节,乌镇还斥资八千多万,用了3年的时间建设木心美术馆。这座美术馆是请法国卢浮宫内装设计师设计的。然而,它并没有给乌镇带来金钱效益,一年至少还要倒贴一千多万。但至今它仍然在运营。
为什么?乌镇因为有它变得身价不凡。
在乌镇,乌镇大剧院和木心美术馆成为了新的地标。它们也许不能为乌镇旅游带来直接的效益,却是为后10年乌镇的发展做好了铺垫。
这些文化,都是乌镇可持续性发展的种子。
结 语
纵观乌镇从观光小镇,到度假小镇,再到文化小镇的进化过程,很明显其主心骨是:打造差异化的、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。
所以在策划规划特色小镇时,不能单纯地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 还要以“美好”为一切选择的出发点,谨记初心,放大用户体验,打造精致的、人性的、深度参与性的体验,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文字/图片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。支持原创
2019壹方城汗马研习社
1月游学第15届文旅特色小镇杭州站
2019年1月12-14日壹方城汗马研习社企业家将开启第15届杭州文旅、特色小镇标杆项目游学考察之旅。围绕特色小镇、乡村文旅举办创新研讨会,深度交流推动资源链接文旅标杆项目游学考察之旅。
游学对象
相关产业链开发商、运营商、规划机构、投资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与企业核心高管、相关产业项目负责人及地方政府领导等【限定30人】
主办单位
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
< 中国房地产行业最具前瞻性、最具实效的房地产企业家转型学习及项目创新、资本对接的综合服务平台。我们致力于文旅+地产+互联网+的产业链生态完善,打造文旅+资本+运营+传播推广的跨界融合、资源整合的全产业链无缝对接平台 >
游学亮点
与文旅/特色小镇标杆项目创始人和高管零距离互动交流
实战研习 <创新企业家分享创新案例围绕创新项目战略、策划、运营进 行深度的研讨>
高端智库< 汇聚项目操盘手、行业专家等以咨询式教学进行研修,提升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 >
联合发展 <产业资源对接、抱团发展>
游学行程安排
游学意义
壹方城汗马研习社企业家游学是以考察 + 研讨 + 资源联接的形式来服务平台企业,推动企业实战转型、有效对接转型资源、加速联合发展的好途径。
原汁原味 < 实地考察多个文旅与特色小镇经典项目,让您获得原汁原味的体验 >
三重冲击 < 专题课程培训、实地考察交流、文化体验深入,领悟深刻,收获全面 >
高效省时 < 囊括各类文旅与特色小镇开发模式,了解如何定位、规划及运营,更深切的认识且学习借鉴 >
实操演练 < 分组讨论,实战研讨,结合自己的项目特点找到文旅与特色小镇的IP魂,汗马随团导师全程精彩点评,指导操作路径和实践方法 >
智慧共享 < 智慧精英汇聚,积累人脉,启迪思维,分享智慧,共谋发展 >
往届游学考察实况图片
报名方式
Registration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